客服热线:

18620991000

微信:gzkf10011

新闻资讯

AI助力制造企业摆脱困局 谱写“智造”新篇

发布时间:2025-09-01  流浏览次数:

AI助力制造企业摆脱困局 谱写“智造”新篇

在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,如何破解制造效率困局、突破人工经验局限,成为众多企业亟待解答的关键命题。如今,AI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生产流程,为破局提供“金钥匙”。从精密制造,到钢铁冶炼,河北联通以AI助力着不同领域的“智造”变革,勾勒出燕赵大地产业智能化升级的鲜活图景。

 

打破精密制造困局的“三把钥匙”

在唐山汇中仪表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,曾经有这样一组难题:测量仪器的组装有着极其复杂的工艺,同时对高精度的要求极为苛刻,测量精度需达0.1%;部分仪表需模拟极端环境测试,出错率高;客户定制需求差异化,而品种混产带来生产调度难题,同线生产大小型号仪表,换产需调20余项参数……作为超声测流仪器制造商,转型难题藏在每一个细微生产环节里。

转机始于河北联通为汇中仪表搭建了智能制造平台,加上AI、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入,用“三把钥匙”,打开了数智化转型之门。

第一把“钥匙”是“一单到底”的智能信息流。过去,销售接定制订单后,需经3次人工传递给研发、生产环节,容易出错。现在,客户提交需求后,AI自动转化为产品型号和物料清单,10分钟生成生产任务单,效率大幅提升,实现信息零误差传递。

第二把“钥匙”是“柔性生产+柔性定制”。借助智能排产系统实现不同客户、不同需求定制化配置模型,科学排配生产计划,合理配置资源,客户特殊需求敏捷响应。同时,平台实时采集产线数据,AI预判需求、提前备料,混产效率提升20%。

第三把“钥匙”是“全场景质量管理+‘推-拉’结合生产”。生产模式方面,AI分析3年销售数据,建立常规智能预测模型,精准预测市场产品需求数据,快速响应并满足市场需求。质量管理上,平台打通全流程数据,零部件有“电子身份证”,扫码可查全生命周期记录,AI实时监测生产、及时预警、精准追溯。

 

智能化改造后,汇中仪表的变化肉眼可见,成效全靠数据说话。在客户满意度上,“主动预警+管家式服务”成新标签;智能远程运维实时监测设备状态,AI提前预警;关键产线效率提升20%;AI替代人工后,关键环节员工减少20%,产品测量精度合格率提升至99%。

 

从“手忙脚乱”的传统生产,到“精准高效”的智能制造,汇中仪表的转型之路,正是AI与智能制造平台赋能工业企业的生动缩影。在联通技术的加持下,曾经困扰精密制造的难关,如今都成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“垫脚石”,也为更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“汇中方案”。

 

AI“超级炉长”让老工业焕发新活力

“以前炼一炉钢,全靠师傅盯着转炉口的火焰‘把脉’,火焰偏红怕温度不够,泛白光又担心碳含量低,手上调着氧枪,心里还得算着辅料量,一天下来眼睛又干又涩。”河北永洋特钢的老炉前工回忆起过去的工作,满是感慨。

曾经,钢铁冶炼是妥妥的“经验活”:一名合格的操枪工,不仅要掌握海量冶金知识,还得在高温、高噪音的环境中练就“火眼金睛”,可即便如此,“一千个师傅有一千种判断”,钢水质量时好时坏,有时候一炉钢因判断偏差回炉,损失高达数万元。

如今,这一切被河北联通研发的“AI+转炉智能炼钢”系统彻底改变。在永洋特钢的车间里,高清摄像头捕捉着转炉口的火焰变化,传感器实时收集烟气成分、炉内声音数据,AI 模型就像一位“永不疲倦的超级炉长”,将几十位资深师傅的经验转化为精准算法。过去需要全神贯注的操作工,现在只需盯着屏幕监测反馈,从“火前奋战”的体力劳动者,变成了“屏幕前的智慧监管者”。

 

更惊喜的是,这位“AI炉长”还会“精打细算” 与“自我提升”:通过模型持续优化学习,它让炼钢终点温度和碳含量的“双命中率”大幅提升,钢铁料消耗每吨减少2-3公斤,吨钢成本降低5元以上。在AI的加持下,永洋特钢实现了从“人工经验炼钢”到“智能数据炼钢”的跨越,曾经弥漫着烟尘与高温的车间,如今成了数据流驱动的“智慧工厂”,老钢铁工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活力。

 

从河北永洋特钢转炉车间里跳动的数据流,到唐山汇中仪表中控室里精准的AI精准排产;从钢铁冶炼告别“凭火眼金睛”的经验时代,到制造企业摆脱“人工低效”的发展瓶颈——在联通AI与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赋能下,两大截然不同的行业,正同步书写着数智化转型的精彩篇章,共同勾勒出产业智能化升级的鲜活图景。


新闻资讯
家庭光纤
企业光纤
手机卡类
联通营业厅
联通随享WIFI
在线预约
新闻资讯
关于我们